若是换做一个寻常将官,刘荣大概会说:给你个十天八天,下去好好琢磨琢磨平城战役,然后拿个心得体会出来,朕要看。
但换做是卫青,刘荣就不愿这么做了。
——下去之后反思、作总结,大部分将官都能做到。
大家都能做到,就显不出孰优孰劣。
对于卫青,刘荣期待极高。
而极高的期待,往往也就意味着相应的极高要求。
不出刘荣预料:卫青思考了很长时间。
期间还不停地皱眉、低头,甚至是眯眼沉思。
过了足有小半个时辰,才终是沉吟着抬起头,对刘荣稍一拱手。
“平城一战的起因,是韩王信于马邑献城投敌,而后倒戈。”
“若是从战前开始说……”
“——直接从韩王信投敌倒戈,冒顿踏足代地开始。”
正如卫青所言:汉匈平城战役的起因,是汉家当时最重要的一位戍边王——韩王信于国都马邑开城献降,并投敌倒戈,转身攻打汉室来作为开端。
韩王信叛国投敌,这是一个政治问题。
刘荣不需要卫青谈论‘如何避免韩王信叛逃’,只需要从纯军事角度,给出自己对后续战事的见解即可。
见刘荣话,卫青暗下也不由稍松了一口;
又深吸一口气,措辞片刻,才终于娓娓道来。
“韩王信献马邑于匈奴单于冒顿,代北边墙,便已然是被打开了缺口。”
“虽然太祖高皇帝第一时间御驾亲征,但从长安到代都晋阳的距离,显然比马邑到晋阳的距离要远很多。”
“——冒顿明明可以早早攻打晋阳,甚至直接掌控代国全境,而后虎视齐、赵!”
“事实却是:冒顿得韩王信献降马邑之后,并没有急于南下,而是过马邑而入长城,于楼烦一代驰掠——或者说是滞留许久。”
“直到太祖高皇帝御驾亲征,率军从长安抵达代、赵一代,冒顿才与太祖高皇帝的主力对垒。”
“紧接着,便是冒顿佯装不敌,诈败而退,致使太祖高皇帝轻敌冒进,以身陷于白登之围……”
说着说着,卫青的情绪也愈平静下来;
待说出这最后一句‘白登之围’四个字,卫青的目光中,更是丝毫不见少年所应有的青涩,和稚嫩。
“臣,斗胆试言。”
“——恐怕从最开始,冒顿想要做的,就不是单纯攻掠我汉家北境!”
“而是早在韩王信献降马邑时,便笃定太祖高皇帝会因怒而兴师,御驾亲征,以诛韩王不臣!”
···
“冒顿滞留楼烦,是在等太祖高皇帝!”
“冒顿真正的目的,只怕也正是后来,为我汉家引以为国耻的:白登之围!”
本章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