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);() “人亡政息!”
身穿百纳道袍的朱悟净凝神注视朱棣喜怒不信形于色的脸庞。
朱棣已经恢复淡然的神色。
只是内心深处已然掀起惊涛骇浪。
不需要言语,永乐的老臣已经猜到了朱棣的心思。
有大臣出列道:“世子所言不过老生常谈,大明历经一代雄主,正是需要仁君施仁政,如汉王这般好战之人,万万不可为天子。”
“浅薄之见。”
朱悟净挥袖呵斥。
“我所说的一直是皇爷爷和太祖的‘政’,何曾说过父王的‘政’,他有个屁的‘政’!”
此话一出,在场众人面面相觑。
小子够狠啊,这是直接骂爹。
朱高煦面色涨红,很想反驳朱悟净的话,但是又找不到什么反对的理由。
他确实没什么“政”。
没事,没事。
反正到时候抢自己儿子的“政”就行了。
朱高煦又一次为自己的惊世智慧点赞。
实在不行延续自己老子的“政”也差不多。
只是……
瞻壑口中的洪武和永乐的“政”究竟为何?
不仅仅是朱高煦有这种疑问,满朝文武大臣皆有类似的疑问,就连上方俯瞰一切的,似是高高在上决定众生命运生死的朱棣也心生疑问。
懿文太子和朱高炽的“政”虽然有些复杂,但是应当是儒生比较认可的“仁政”。
朱元璋和朱棣两位马上天子之“政”究竟为何?
而后,只听见朱悟净拱手,说道:“我朝驱逐鞑虏,复我山河,太祖皇帝自然不喜欢残暴的元人。”
“却说!”
“昔胡汉一家,胡君主宰。尔来胡汉一家,大明主宰。”
“我皇爷爷多次亲征漠北,与元庭残部多有冲突,也是一位马上天子,却也多次赞扬元世祖忽必烈武功之盛。”
“我朝两位天子皆赞许大元,认可元朝为正统。”
“为何?”
朱悟净缓缓回身,左手撑在腰间,环视在场诸多文臣,又扫视在场的武臣。
“只因太祖和皇爷爷皆不愿作只占据中原一地的‘明朝’,而想做万国朝拜的‘大明’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