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一切,都是孝景皇帝温水煮青蛙,悄无声息解决细柳营的手段!
刘荣那道遣散诏书,不过是钉死在细柳营棺材板上的最后一颗钉子而已。
细柳营都被遣散了,剩下两支‘兄弟部队’——霸上、棘门二军,自也没能幸免于难。
没有细柳营能打,却和细柳营一样脑后生反骨——没有细柳营的命,还得了细柳营的病,刘荣自也是留不得。
自那之后,本就对先帝、刘荣父子满怀怨怼的周亚夫,更是彻底耍起了性子,连年节时需要功侯出席的重大朝会,都再也没有出席过了。
刘荣也不刁他;
仅仅只是派人,给周亚夫打了一句‘朕撤裁了周氏私军,此乃绛侯一门之福’,便放任周亚夫自怨自艾,自甘堕落了。
先帝有一句话,刘荣还是非常认同的。
汉家需要周亚夫,但不是不能失去周亚夫;
同理:汉家需要细柳营,却也不是不能失去细柳营。
周亚夫这样的将帅,汉家或许能再出几个,或许不能,但能凑合用的肯定会有。
细柳营这样的强军,却是只要想,汉家就能很快拥有很多个的。
——飞狐军就是明证!
只要舍得投入成本和时间,只要能负担的起后勤,汉家可以拥有无数支飞狐军、细柳营那样的常备野战军!
太祖高皇帝立国于废墟之间,尚且能立飞狐八校!
太宗皇帝勤俭质朴,省吃俭用,也还是下血本设立了细柳六校!
而现在的汉室,是经过一整个——至少是大半个文景之治,国力早已空前强大、雄厚的巅峰期!
没道理如今的汉家,就负担不起三到五支,总兵力维持在六到八万人的常备野战军编制。
最重要的是:和太祖高皇帝、太宗孝文皇帝一样——刘荣,也迎来了类似的‘契机’。
一场汉匈平城之战,让太祖高皇帝定下了汉家‘攘外必先安内’的总体国策,从而为汉室边墙留下了飞狐军这么个救火队员,以图中央朝堂能腾出手来,专心解决内部隐患;
太宗皇帝十四年,那场令天下汉人都感到屈辱的战争,让太宗皇帝意识到了除飞狐军外,第二支常备野战军的必要性,从而催生了细柳、霸上、棘门三军。
除了这三个拱卫长安的野战军外,北墙甚至还有在战后,为太宗皇帝保留编制,且至今都还存在、刘荣都没有颁诏撤裁的常备戍边军。
——句注军!
眼下,飞狐军尚在汉室东北方向,句注军则常驻北墙前线;
细柳、霸上、棘门三营,则同时被刘荣颁诏撤裁。
就算不考虑河套之战过后,汉室在西北方向的常备野战军需求,和设立常备野战军的契机;
最起码细柳、霸上、棘门三营留下的空缺,刘荣总还是要补上的。
换而言之:此番,河套战役告一段落,河套及附近地区却需要常备野战军驻守的契机,将促使刘荣至少设立三支新的常备野战军!
而且是最少三支!
若是和太宗孝文皇帝一样,采取‘设营于长安附近,有事再派兵出征’的思路,那三支还只是保底。
“长安附近,说是南、北两军,实则南军早就被打残,又成了丰沛子弟混吃等死的保留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