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任何决策皆要小心翼翼,不然损害的就不止是一家,而是千万家。
所以,治大国如烹小鲜。
看完这封密奏之后,朱元璋向站立在殿中,一直低头垂手的蒋瓛问道:“高丽国内近况如何?”
“启禀陛下,李成桂统揽国内大权,革除私田卓有成效,国内威望大增。
高丽国国君王瑶庸碌,无力控制局面。”
一直如石头一般站立的蒋瓛,突然活了起来,拱手回答道。
“让北边加派人手,密切关注高丽局势。”
朱元璋颔,吩咐道。
“臣遵旨。”
蒋瓛拱手应道。
待蒋瓛离去,朱元璋随意的靠在龙椅靠背上,露出一副永远不会在朝臣面前露出的慵懒模样。
“太子,王瑶求我们出兵,你觉得该不该出兵?”
他望向长子,询问道。
这问题,自然不是朱元璋不知怎么办,他只是想要听听长子的意见。
看长子的回答,是否与他不谋而合。
“父皇,儿臣认为,还不到时候。”
一个称呼的转变,也让朱标进入了君臣对奏的状态。
“须等王瑶出国书,请我大明出兵,并且承诺承担出兵后的一切粮草、抚恤、赏赐费用。”
朱标拱手回答道。
所谓名不正,言不顺。
大明作为宗主国,有义务帮忙处理藩国王室内务,协调藩国之间的矛盾。
不然为何那些藩国君主新立,都要大明颁册立诏书呢。
毕竟,这么多藩国,数年一次的朝贡也不是白来的。
可若要帮助藩国,也需要藩国出具国书邀请。
不然就有被认为是趁火打劫的嫌疑。
而且,大明作为帮助者,这一干费用,肯定也要高丽出。
不然,凭什么要我大明子弟用人命去帮你抢回政权?
朱元璋听了长子的回答,不置可否,只是说道:“且待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