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欣这一趟回学校,得到了老师们的全力支持。
他带回来的耙耙柑,被刘畅送去实验室做了全面且细致的检查与分析。
最后得出的结果,是牛村产的耙耙柑,不仅在水分、口味上面,已经超过了从日本引进的版本,并且富含维生素与柠檬酸。在营养成分上面,也是非常的不错。
看到这份检查报告,刘畅等农业大学的老师们非常高兴,纷纷夸赞杨欣争气,给学校长了脸。
而这带来的结果,就是杨欣的肩膀被老师们给拍痛了,搞的他差点儿抬不起胳膊,到后来看到老师抬手,就条件反射的要往一旁退。
“你小子这几年的辛苦没有白费,我教你的知识也没有被你给忘记。”
刘畅除了夸赞杨欣,还逢人就说这个学生是他教出来的,言语之间透露出了浓浓的骄傲。
不仅如此,刘畅还给杨欣布置了一个作业,让他就牛村改良出来的耙耙柑,写一篇相关的论文。
让刘畅没有想到的是,杨欣听了他的话后,居然直接就从随身背着的包里,摸出了一个笔记本,翻开后找到其中一页,笑着递给了刘畅。
刘畅接过来一看,居然是杨欣在培育、改良耙耙柑的过程中,记录下来的种种情况与内容。
只需要稍作整理,再把一些数据、指标加进去,就是一篇相当不错的论文。
这让刘畅在惊喜的同时,忍不住夸赞:“你小子可以呀,早有准备。不错,相当不错。”
杨欣则是谦虚的说:“我记性不好,把这些内容记下来,才好经常拿出来复习,查缺补漏。”
刘畅在看过了杨欣的笔记后,立刻带着他去找了好几个相关专业的老师。
一群人凑在一起,就牛村的地理环境、实际情况,以及耙耙柑现在的品质与改良方向,展开了激烈的讨论,给杨欣提供了好些后续育苗、改良的建议和方案。
杨欣把老师们给的这些意见视若珍宝,拿出厚厚的笔记本,将老师们说的每一句话都给记录了下来。
刘畅不仅是帮着杨欣找老师商讨耙耙柑的后续改良方案,还带着他去找到了学校领导,提出了技术帮扶,以及实践基地的想法。
学校方面对于这个事情非常的看重,当即做出决定,让刘畅等几個老师,先行跟着杨欣去牛村,看看那里的情况以及发展状况,再来研究如何做技术上面的帮扶,以及实践基地的建设。
();() 于是在杨欣离开农业大学返回蒲县牛村的时候,就不再是一个人,身边跟了好几个农业大学的老师,以及他们带在身边,准备进行实地实践的学生。
除此之外,杨欣还带上了好些不知火、爱媛的育苗。这些都是刘畅等农业大学的老师,通过自己渠道帮着杨欣弄来的,准备带回牛村去试种。
如果这些品种的柑橘,也能适应牛村的环境,成功培育出来,无疑能极大丰富牛村乃至蒲县的柑橘品种。
农业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们,在去往牛村的路上,就被震撼了一把。
虽然杨欣早早联络了春晓,让她想办法准备几辆车,到县里面接人。可是从县里去往牛村的路,破烂崎岖,虽然是坐的车,也是一路颠簸、尘土飞扬。
老师们还好,许多都有过下基层、去农村的经历,甚至还到过比牛村更加偏僻难行的地方。
但那些学生们,大多都是城里人,哪怕是小县城里的人,也没有见过这样的烂路。半道上就有不少人被晃晕摇吐,不得不把车停到路边,让他们下车缓缓。
“你们这个地方的路,有点恼火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