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很多人提出过一个问题,李密拒绝出仕的原因是不是要尽孝?孝是不是一个搪塞皇帝的借口?】
【根据华阳国志记载,“事祖母以孝闻,其侍疾则泣涕侧息,日夜不解带,膳饮汤药,必过目尝口。”】
【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闻名,(祖母生病)他陪侍在祖母身边哭泣,白天夜里都不曾宽解衣带,祖母吃的饭菜,喝的汤药,他一定要看过尝过之后才让祖母食用。】
【在李密上陈情表豁免出仕后,一直到他的祖母过世前,李密都一直在身旁侍奉祖母,始终都没有离开过。】
【我们回顾整个过程能发现,当时的政治氛围和李密亡国之臣的身份,诚然是其拒绝出仕的关键因素。然而,尽孝之由绝非虚妄之词,亦不容忽视。】
【这篇文章之所以能够流传后世被这么多人所喜爱,我觉得反而恰好就在这一个孝字。当我们把陈情表的目光仅仅聚焦在表的时候,我们就很容易忽略其中的情字。】
【这篇文章是上給晋武帝的,但是后世的读者不是晋武帝。当远离了那样一个政治旋涡之后,往后的后来人看到这篇文章还能够堕泪收到很大的感动。恰恰是因为它情的光芒。】
【它会使我们想到我们每个人的祖辈,每一个被祖辈带大的孩子,都会在读到《陈情表》的时候心有所感甚至泣不成声。这篇文章中当然有拒绝出仕的意切,但更重要的是乌鸟反哺的情真。】
【后世很多人在评价《陈情表》时都提到,“情真则文真”,“情真语挚”。在文学作品中,真诚表达最动人。而这种真诚,正是共情的前提。】
【好的文学作品令我们看见自已。通过《陈情表》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李密的孝心,还能看到我们的祖辈,那些为我们付出一切的亲人。这让我们更加珍惜与他们相处的时光,在子欲养而亲不待之前,去回馈他们的爱。】
范则感慨道:“当有了阅历和经历再读《陈情表》,与初读时大不一样了。”
评论区
【高情商: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
低情商:不忠不仁不义只有孝】
【从小奶奶带大的,泪目了。】
【李密有没有阴阳晋朝我不知道,但唐玄宗李隆基给之前皇帝谥号都加了“孝”。(狗头)】
大唐,唐太宗李世民脸上一红,“咳咳,朕自然是极为孝顺的。”
唐俭张了张嘴,似乎想要说些什么,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。心里暗道,“不是马周上书劝你去探望太上皇,你估计都没有这个念头。真是太孝顺了。”
唐俭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,他明白有些话即便心知肚明也不能轻易说出口。于是,他只是默默地看着唐太宗。
此时此刻,朝堂之上一片安静,众大臣们皆低头不语。他们对于皇帝与太上皇之间的关系心知肚明,但谁也不敢多言半句。毕竟,这涉及到宫廷内部的纷争和权力斗争,稍有不慎便可能惹来杀身之祸。
大安宫内,唐高祖李渊面沉似水地看完天幕之后,突然间却又哈哈大笑起来:“这逆子啊!当真是孝顺得很呐!”
他身旁的一众侍从们见状,纷纷惶恐不安地上前劝慰道:“太上皇您请息怒啊……保重龙体要紧……”
然而,李渊却摆了摆手示意他们退下,并长叹一口气说道:“罢了罢了!事已至此,再多说无益。正所谓‘是非功过留与后人评说’,一切就让后世去评判吧……”说完,他便转身缓缓离开了宫殿,只留下一群茫然无措的侍从们呆立当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