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元璋明知故问道。
“启禀皇爷爷,孙儿这几年除了跟着董师读经,也曾私下读史。
在春秋战国之时,吴、楚等边陲之国,屡屡被魏、赵、韩、齐等国视不知礼数的蛮国。
可千年之后,吴地成为了皇爷爷龙兴之地,楚地也成为我大明粮仓。
而且,无论是吴地,还是楚地的百姓,皆不认为自己乃是蛮夷。
魏赵等地的人,也不会人认为这些地方的百姓乃是蛮人。
之所以会生这样的变化,乃是因为教化之政。”
听到问,朱允炆也不慌乱,头脑清晰,条理清楚的回答道。
“所谓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。
教化之政虽好,却耗时甚久。
朕也是这般想的,可惜,这些年,收获甚微呀。”
朱元璋叹了口气,摇摇头说道。
“孙儿认为,教化之政,乃治根本。
不可因短期收效甚微,而不行教化之政。”
朱允炆皱着眉头,沉吟片刻后,拱手回答道。
“允熥,你的兄长与幼弟都做出回答了,你又是如何看的?”
朱元璋对朱允炆的话不置可否,随后看向了至今未开口的第五孙。
朱允熥上前一步,保持低头拱手的姿势,将自己的想法如数说出。
“启禀皇爷爷,古语有言:“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;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。“
蛮族之地虽未行教化,或已行教化,却收效甚微。
但趋利避害之心,与我等应是相同的。
蛮族之所以敢对我大明反复,理由可能有两点,其一,治理蛮族的父母官贪鄙无赖,以致官逼民反。
其二,不怕我大明兵强马壮,是以胆敢背骂名而举兵自立。
可如今,我大明有爱民如子的圣君在位,举朝上下能臣干吏不知凡几。
想来,蛮族并非因我大明对其压迫过盛,而起反心。
可见,蛮族乃是不怕我大明兵强马壮,而起了自立之心。
对于此,孙儿认为,必须要出兵平叛,严惩贼子。
让其知晓,我大明对待子民如春风温暖,但对待叛徒却如冬风凛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