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2章
“……”
你们大汉,这是在搞一种很新的东西!
起码他们是没见过。
大秦的观众们你看我我看你,一时间居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。倒是立体,曾经经历过多次直播的的老观众,他们的反应要平静得多。第一次观看直播的人观察着他们,没有一个人不为此感到纳罕的。
如果这些新来的观众问那些臣子们,大概会得到意味深长的一笑。
还是太年轻了!
当然,也是的。除去他们这些当事人,又有谁知道他们先前的经历?
他们当时受惊讶的地方那可真是多了去了。
后辈吧他们骂了个遍就算了。
他们威严的陛下墓都被掘了……
他们寄托希望绵延千万世的大秦给那二世败家败亡了……
还有……
真是一想起来就会忍不住叹气。哪怕是现在会议其当时的情况,他们还是不由自主地觉得自己太阳穴那里隐隐泛着那种突突的疼。
要知道,每一个当时惊骇到总感觉感觉脑袋不保的惊天消息,都是造就这些臣子们现在的处变不惊的助推手。没有一个是无辜的!
哎,可谢谢您嘞。
“……”
此刻,听到后世的汉是这样的情况,他们蹙眉,蠢蠢欲动,有些犹豫,又有点想表意见。但是他们想了想,想了又想,硬生生按捺住自己理一理思绪。可那些话在肚子里转了转,正要开口的时候,他们觑见帝王那黑着脸的样子——
好了,也不用再犹豫了。
嬴政把他们的选择给掐了。
熟知嬴政脾气的臣子们顿时缩手缩脚,老老实实起来。
陛下的脾气那可不是闹着玩的,在这大殿之上,在陛下的眼皮底下还是老实点好。
而另一方面,诸子百家的弟子们,纵使之前有后辈预警“独尊儒术”,纵使心里有所准备,可此刻骤然听到还是觉得猝不及防,不可思议。
破除门第阶级选拔人才,不以才为标准,而以德行?
闻所未闻!
这就是后世吗?
各种思绪顿时间纷沓而来,正头脑风暴时,后辈的声音打断了他们的思路。
他们不由抬头看向天幕。天幕上一行行字慢慢浮现出来,里面传出了讲解的声音。
是后辈在进行总结:
【夏、商、西周实行“世卿世禄制”。天子或诸侯国君之下的贵族,在官位上世世代代、父死子继。
战国时期因为战乱连绵的缘故,各国出现“军功爵制”——看军功授予官位。又兴起“养士”之风——招揽有才干、善言辞的人才。这些招揽到的人才,不论出身,为国君、诸侯服务。
而到秦代,又有所展,则以“辟田”和军功为选官依据。
但是以上所说的这些里面,实际上都没有形成一套制度出来。
】
【汉代选拔人才有几种办法,除了察举制之外还有‘征辟’‘杂途’,但是其中只有察举制是最为正规,最靠近能成系统的制度。并且,若说起对后世选官制度影响深远的,也还要数察举制。
汉代的察举制度则与他们都不同。这是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。虽然由下而上推举官吏的办法,在秦代已有,但作为完整选士制度的“察举制”,则是在西汉时期才开始确立。】
【另外,先前提及的先秦选官制度都有自己弊端。
在世卿世禄制下,官职由贵族垄断并世袭,一般人根本没有条件成为官吏。官职由贵族垄断并世袭,而世袭的贵族往往会因为阶级官位的固化而奢侈腐化。而其中出身的小贵族即使是昏庸之辈,甚至是白痴,也可继承父兄的职位。如此弊病大矣哉!几代下来就无所用心,于国于民都为害不浅。
二军功制起初,只要有军功,不管他出身如何都能授以爵位,而若没有军功,哪怕他出身再高贵也不能获得爵位,所谓“有功者荣显,无功者虽富贵无所芬华”是也。到秦朝的时候又实行“计授爵”制,多次生杀良冒功之事[1]。在军功制的蛊惑刺激下,将士疯狂屠杀,几乎每次战争都要死许多人,给社会造成极大破坏。
到两汉时,有了高爵低爵之分。但是对于家境一般的人,是不可能获得高爵的。对于他们来说,这一辈子里哪怕是做官做到死也不能登顶高爵,也因此,绝了大部分人的野望。】[2]